最新!中国石油发布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9月24日,在中国石油2021年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大会上,中国石油发布“EV56高精度宽频可控震源”“百万吨乙烷制乙烯成套技术”等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这次发布的十项成果,是遵循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标志性(即近年来自主创新取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已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和对主营业务产生重大促进作用)等四个原则,从中国石油近百项重大标志性成果中遴选出的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01.陆相页岩油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主要贡献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成果介绍:创立中国陆相页岩油富集理论,研发陆相页岩油“甜点区/段”综合评价技术,创新页岩油水平井优快钻井、细分切割体积压裂及工厂化作业模式。有效指导和推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松辽盆地古龙、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等陆相页岩油勘探突破与规模建产。

02.CG STEER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

 

石油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

主要贡献单位: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成果介绍:旋转地质导向系统是石油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CG STEER系统突破了六大核心技术瓶颈,具备5大技术优势。独创平衡趋势造斜预测模型,造斜能力突破12.5度/30米,一举改变国内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全面满足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在国内主要非常规油气区应用50余口井,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自主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向工业应用的历史跨越。

03.“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
国家钻井工程领域的“国之重器”

主要贡献单位: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介绍: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创新人机交互控制技术,实现一键操作控制多设备联动、井口关键操控流程自动化作业;国内首创独立建立根技术,实现建立根与钻进作业同步进行;大幅减少钻机操控作业人员,显著提升钻井作业本质安全,有效缩短辅助作业时间,助力钻井人员“蓝领变白领”,在我国钻井装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04.EV56高精度可控震源
中国石油深部油气资源勘探的利器

主要贡献单位: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介绍:EV56高精度宽频可控震源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了低频地震信号激发的技术瓶颈,采用新型液压伺服系统与振动器结构设计,实现了1.5Hz-160Hz线性宽频地震信号激发,成为国际上首个规模化应用的高精度宽频可控震源,为高精度、高效率、安全环保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核心装备支撑。

05.多功能一体化油藏数值模拟软件(HiSim4.0)

 

油藏数值模拟中国“芯”

主要贡献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果介绍: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多功能一体化油藏数值模拟软件HiSim4.0功能强大、性能优越,拥有地质建模、黑油、组分、裂缝、热采等十大模拟功能。模拟规模大、精度高、速度快,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陆相沉积油藏模拟上优势显著。在集团公司安装上千套、海内外百余个区块规模应用,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实现自主化国产化替代。

06.AnyCem自动化固井技术与装备

 

国际首创自动化固井工艺技术

主要贡献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果介绍:AnyCem自动化固井技术与装备,是以AnyCem固井软件为核心、以自动化固井成套装备为载体的设计-仿真-监控一体化首创技术,引领固井作业由经验向科学决策转变,大幅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在复杂深层和储气库等领域规模应用,提质增效成效凸显。

07.CPLog多维高精度成像测井系统成果

 

集团公司高端测井主力装备

主要贡献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成果介绍:多维高精度成像测井装备CPLog,创新井下高温高压极限条件下三维感应、核磁共振测量等关键技术,实现二维向三维成像的跨越,能够清晰显现深达数千米的地下油气层图像。微电阻率成像创8882米陆上亚洲超深井测井纪录,声波成像实现井旁80米以上有效探测。成为集团公司测井主力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先进测井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08.第四代精细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09.灵活切换生产1-丁烯/1-己烯成套技术

10.百万吨级乙烷制乙烯成套技术

 

乙烷裂解制乙烯国家示范工程